空调吹出来的热风和冷风采用的原理是冷媒的液化与汽化。利用冷媒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时要放出热量实现制热;利用冷媒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要吸收热量实现制冷。
1、空调制热(吹热风):
空调制热时,冷媒(气态)被压缩机加压,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冷凝液化变为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将交换器加热,经风机吹出热风,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
冷媒(液态)继续流动,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交换器,蒸发汽化变为气态,变为气态的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重复进行过程,不断往复循环,实现了空调连续制热。
2、空调制冷(吹冷风):
系统工作时,压缩机将蒸发器所产生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吸入汽缸内,经压缩机压缩,压力升高 (温度也升高)到稍大于冷凝器内的压力时, 将其汽缸内的高压制冷制蒸气排到冷凝器中。
在冷凝内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与温度较低的空气(或常温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为液态制冷剂,这时液态制冷剂经过膨胀阀降温(降压)后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后在汽化。
使用空调时的注意事项:
1、短时间内不要频繁开关空调:空调的启动也伴随着室外机压缩机的同步启动,而每次启动压缩机时需要很大的电流,短时间内频繁的开关空调也就意味着压缩机也反复启动,间接地造成了额外的电量消耗,并且也可能会对压缩机造成损害,影响使用寿命。
2、定期清洁滤网和散热翅片:空调制热时更容易在室内产生浮尘,各种污染物积攒于空调滤网上面,影响制热效率,温暖的内部环境也容易滋生细菌,导致二次污染,威胁身体健康,所以要定期清理空调内机的过滤网和散热翅片。
3、增加室内湿度 可用加湿器:使用空调制热会使得室内空气变得非常干燥!为了控制室内湿度在舒适范围内,呵护呼吸健康,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湿,比如安置一台加湿器。
来源:人民网-换个方式也舒适 停暖后这样用空调才省电
来源:百度百科-空调制冷原理
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是高温高压的气体,这时候直接送到室内机,就是制热;送到室外机将热量散掉,再通过节流装置就是低于室温的液体,再经过室内机蒸发,制冷剂带走室内热量,就是制冷。制热可以想像成烧热水,制冷可以想像成酒精涂在皮肤上......
简单的讲,空调的冷热是靠外机的压缩机工作,使管路里面的制冷剂循环;通过四通阀切换;使内机蒸发器冷热转换;通过内风机转动,使气流通过蒸发器,把热气和冷气传出来;就是这样吹出来了冷热风的;
家用空调是用冷媒在热交换器里使其连续蒸发,室内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达到制冷效果。
制热原理则是用“四向阀”的零件使冷媒反方向流动,将室外的热吸入室内来完成制热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热交换,制冷剂的状态变化使空气吸热或放热,再通过风扇吹出来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
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空调的结构:
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开机前的维护
通常家用空调机使用到九月份就关机停用,到次年五月至六月才开机,停用半年多。所以空调开机前一定要做一次全面的“诊断”,查一查空调设备有否“毛病”,根据清查结果,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做好维护清洗工作,这次维护清洗要比较到位,含室外机和室内机的外壳、机体、过滤网,然后开始试运行,观测制冷速度和效果。
开机过程中的维护
空调开机后视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开机时数,周围灰尘、空气洁净度、房间是否干净等诸多因素决定空调开机过程中的维护次数。环境条件欠佳,天气炎热,空调机陈旧,空调开机时数长,空调开机过程中的维护次数增多,通常一个半月左右维护一次。
若环境条件好,空调机比较新,空气中灰尘少,空调开机合理,与电风扇交替使用,可以适当延长维护周期,从空调开机到空调关机维护1—2次。维护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符合规范,提高制冷速度、制冷效果,达到节能、清新、舒适。
关闭后的维护
天气转暖,空调机开启,天气转凉,空调机关闭,这是常年规律。注意空调机关闭前应对室外机、室内机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
保养、维护、清洗要一环扣一环,不能脱节,易漏环节更应扣紧,严格检查,完成上述环节后,套好空调机机罩,防止灰尘污染,防止空调机滴水与进水,保持洁净,准备来年再用,这样做到清洁、节能、延长空调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知名品牌的优质分体机,柜机要重点保护,充分发挥节能效果。
来源:百度百科-空调
空调制热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冷凝液化放热,蒸发气化吸热的特性,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
空调制热时,气体氟利昂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的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氟利昂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体的氟利昂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对了,制热的时候是室内的散热器变成冷凝器,制冷的时候是室外的散热器变成冷凝器。是通过一个电磁4通开关实现的。
空调制热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逆转制冷循环过程,从室外吸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将其压缩、升温后释放到室内,使室内热量被吸收并带走,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具体来说,制热过程中,空调室外机会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吸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进入室内机器通过换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空气中。随着室内空气被加热,制冷剂会流回到室外机器中,再次进行循环使用。
空调的制热工作原理是通过空调的制冷循环来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制冷剂流过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
2.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经过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
3.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过冷凝器,散发出大量热量,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
4.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室内机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再次循环。
在制热模式下,空调改变了制冷循环的方向。
制热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外界空气的热量来加热室内空气,所以室外温度越低,空调室内加热效果越差。同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良好,以便更好地加热整个室内空间。
空调制热的工作原理是:
空调制热时,室外机先启动,使室内机制冷,待室内机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室外机与室内机进行换热,使室内机温度升高,然后室外机再启动,室内外机交替工作,从而使室内温度不断升高。
空调的制热功能一般是在制冷模式下运行的,然后室外机会结霜,霜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融化,从而达到制热的目的。
中央空调的制冷制热的运作原理:
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液体汽化形成蒸汽。
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汽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制热原理: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把水温提高,同时高温气体会冷凝变成液体。液体再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器蒸发的同时也要有换热媒体,根据换热的媒体不同机器的型号结构也不同。
常用的有风冷和地源。)液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
就这样循环下去,空调侧循环水就变成45-55度左右的热水了。热水经过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间,房间安装有风机盘管把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目的。
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
1、 高效节能:采用模块化主机,自动调节制冷量,可以分区控制,各个室内独立运行,分别调节各个区域内的空气。
2、舒适感好:送风量大,送风温差小,房间温度均匀,送风方式多样化,能够根据房型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增强人体的舒适性。
3、 四季运行:夏季制冷机组运行,实现冷调节。冬季制冷机配合热源共同使用,实现冬季采暖。在春秋两季采用新风直接送风。
4、外型美观:系统采用暗装方式,能配合室内的装修风格。室外机组安置合理,不破坏建筑物的整体外观。
5、制热运行因地制宜:能源可以使用集中供热的热水,也可安装小型挂墙式燃气热水器。
来源:百度百科-中央空调(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的制热制冷运作原理如家用空调的热制冷运作原理一样,其详细介绍如下:
制冷:中央空调利用液体汽化的原理制冷。空调的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通过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从而达到降低全屋温度的效果。
制热:制热过程其实就是利用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与汽化时要吸收热量的自然现象。空调制热时,冷媒(气态)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的换热器,冷凝液化变为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将冷凝器加热,经风机吹出热风,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
虽然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的冷热运作原理一致,但是由于其系统的多样导致中央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1、舒适度高:家庭用中央空调每台室内机分别有一个送风口和一个回风口,气流循环更合理,室内温度更均匀,能够坚持±1℃的恒温状况,给人非常好的感受,尤其是水体系中央空调,舒适性十分高;而传统家用壁挂机和柜机,非常容易呈现气流死角,室内温差显着,容易得空调病。
2、节约空间,显示装饰层次:家庭用中央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吊顶内,避免了像柜机相同安放占用室内空间,给家私的摆放带来更多自在,如在安放柜机的当地放个花架等。
3、使用成本低:传统分体机受室内环境温度改变影响较大,定频空调压缩机启动频繁,耗电大,恒温效果不明显。而中央空调选用直流变频技术和新冷媒技术,每台室内机可独自操控,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房间进行温度调节,使用方便,耗电小。而且,房间面积越大,装置中央空调越合算。
来源:百度百科-中央空调(工作原理)
来源:人民网-拯救小户型空间 揭开中央空调的神秘面纱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采用的是液体气化制冷制热原理。
1、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吸热、冷凝时放热的热效应来实现的。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液体汽化形成蒸汽,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若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将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2、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而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的对象,这样,就使被冷却的对象变冷,达到制冷的目的。
3、制热原理: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机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把水温提高,同时高温气体会冷凝变成液体。液体再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
4、就这样循环下去,空调内侧循环水就变成热水了。热水经过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间,房间安装有风机盘管,把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目的。
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
1、 高效节能:采用模块化主机,自动调节制冷量,可以分区控制,各个室内独立运行,分别调节各个区域内的空气。
2、舒适感好:送风量大,送风温差小,房间温度均匀,送风方式多样化,能够根据房型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增强人体的舒适性。
3、 四季运行:夏季制冷机组运行,实现冷调节。冬季制冷机配合热源共同使用,实现冬季采暖。在春秋两季采用新风直接送风。
4、外型美观:系统采用暗装方式,能配合室内的装修风格。室外机组安置合理,不破坏建筑物的整体外观。
5、制热运行因地制宜:能源可以使用集中供热的热水,也可安装小型挂墙式燃气热水器。
来源:百度百科-中央空调
如下两幅图,分别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制热主机的系统流程图,可看出,机组在制冷或是制热时是由一个四通换向阀来进行流向切换。当制冷时:冷媒从压缩机出来>四通阀>冷凝器(放热)>膨胀阀>蒸发器(吸热,使水变冷)>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当制热时:冷媒从压缩机出来>四通阀>蒸发器(放热,使用变热)>膨胀阀>冷凝器(吸热)>四通阀>回到压缩机。。。。当机组在制冷时产生了冷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室内各个空调末端设备(也即风机盘管或空调箱)后,吸收了室内空气的热量使其降温变冷;当机组在制热时产生了热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室内各个空调末端设备(也即风机盘管或空调箱)后,释放出热量于室内空气中使其升温变暖。。。。如果是直膨式的空调,把那个壳管式的蒸发器换成了空调机的室内机,则是它在制冷时会吸热使室内空气变冷,制热时会放热使室内空气变热。
制热的原理是这样的,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把水温提高,同时高温气体会冷凝变成液体。液体在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器蒸发的同时也要有换热媒体,根据换热的媒体不同机器的型号结构也不同。常用的有风冷和地源。)液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就这样循环下去,空调侧循环水就变成45-55度左右的热水了。热水经过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间,房间安装有风机盘管把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目的。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温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散热)。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毛细管)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膨长吸热),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空调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2)制热原理
空调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热来加热室内空气的,低压、低温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热泵制热时通过四通阀来改变制冷剂的循环方向,使原来制冷工作时做为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蒸发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根据这个原理来看,空调的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压缩机,也是空调能否高效工作的关键所在啊。
同时现在好些冷暖空调在内机都装了电辅助加热,也就是我们通常的PTC加热
恒温恒湿的控制中当出现当前湿度高于设定湿度,需要除湿时
一般的做法是启动制冷装置进行除湿,但同时温度亦会随之下降,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加热装置以维持温度恒定,此控制方式为"热追冷"
反之,用湿度用控制制热装置,当温度上升后,启动制冷以平衡温度称为"冷追热"
"热追冷"
方式使用普遍,但当空调设备的加热量配置不足时,会出现温度太低的情况,此时将控制改为"冷追热"可防止除湿时温度过低
http://hi.baidu.com/gzeasycool/blog/item/229edec497bb62a88326ace3.html
二楼的说得太专业了,估计你看得不明白的,我来说说吧!!!
比如一个气体的打火机爆开了,你会发现打火机是会凉了甚至会结冰,这就是制冷的原理了!!
空调机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但是冰种不会蒸发到大气中去,只是在内机里面的蒸发器中蒸发了,于是内机中的蒸发器就会凉了,内机的风扇就把制出来的冷量带出来吹出来的风就冷了!!!蒸发后的冰种成了气态经压缩机的牵引力回到外机去压缩后经冷凝器和风扇降温后冷却成为液态送到内机的蒸发器中去蒸发成为气态又制冷,如此不断循环实现制冷!!十分简单的原理至于制热就是说白了把空调机的内外机换转方向来装,但是在现实中是不便于实现的!于是就在外机中加一个用电来控制的换向阀来改变冰种的流向来实现制热!!
空调内部有一台压缩机,压缩很低温度就能由液态气化成气态的制冷剂。
当气态的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状态以后,就会变成液体,制冷剂的温度也会升高。液态的制冷剂如果蒸发,就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才能变成气态,所以蒸发的过程自身的温度会变得很低。
如果我们将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蒸发为气态,则蒸发器的热量就会被吸收,蒸发器的温度会降得很低。
蒸发后的气态制冷剂送到压缩机压缩成高压状态的液体,就会变得很热,我们将这很热的液态制冷剂送到散热器去散热。散热器就会得到制冷剂的热量,升高其温度。
以上的过程,可以看作通过制冷剂液态和气态的变化,制冷剂将蒸发器的热量“搬运”到了散热器去散发。
如果是夏天,我们将蒸发器安装在室内,将散热器安装在室外,就能在室内的蒸发器获得冷气。冬天正好相反,将散热器安装在室内,我们就能得到从散热器发出的热能。
以上就是空调制冷制热的原理。